深圳市生前预嘱推广协会会长 李瑛
5月18日下午,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退役军人关爱基金联合深圳市生前预嘱推广协会、深圳晚报及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石岩街道公共服务办(石岩社工站)一行来到抗美援朝老战士孙熙涛爷爷家中进行慰问,为孙爷爷送上退役军人致敬礼包,同时,关爱基金会还献上来自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本来生活网捐赠的致敬礼品。
孙熙涛,一位88岁高龄的抗美援朝退役老兵,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乐观健谈。方志敏烈士是他就读的江西九江同文中学的老学长老校友,烈士狱中写的“可爱的中国”,是教育和激励他走向革命道路和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啟蒙老师。老人一生都在不断努力学习千万革命先躯和革命先烈为中国人民求解放、谋幸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精神。1950年正在就读高二的他,毅然决然地参加了抗美援朝“方志敏战斗队”。在经历了军事干部管理学院培训后的他,为了能够亲自上前线杀敌,居然放弃在后方作为部队保障人员的军官身份,做了一个从后方往前线跑的“逃兵”,在前线屡立战功,并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获得无数嘉奖。退役后,在祖国百废待兴的生产时代,为了能够将自己所学发挥极致,又放弃做领导干部的机会,主动到生产一线成为一名技术工人。退休后,又被发展中的深圳从武汉重型机床厂聘请来做技术顾问。文革期间,老人为了向上级反映当地问题而被开除党籍12年。平反后,他将每月攒下的厚厚一摞崭新的5角党费上缴时,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作为一位从事医学和生死教育工作的我,最让我感动的是老人达观的生命态度。他说“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是无法抗拒的。我今年巳经八十七岁了,不幸在2020年十月因伤病入住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后检查确诊罹患癌症。经医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目前基本上已控制住病情的进展。我对身后事也巳作了一些安排。我支持尊严死,反对无效的过度医疗。当确认巳无法治疗时,应该立即停止治疗,只作能减轻临终痛苦的临终关怀即可,让患者能带尊严的离世。我在八十年代才知晓一些濒临死亡的器官衰竭的病人能经移植健康的器官可以重获新生。这可是近代医疗技术一个伟大成就。所以我在八十年代末因病入住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时就向院方书面提交了器官捐献的申请。我身后安排比较简单:1、不开追悼会追思会,不进行遗体告别。2、离世时不置换新衣,就穿平日所穿衣服即可。3、不留骨灰,身后不用墓不用碑。家人子女每人在深圳随便那个地方各种一棵树,每年都护理长好就可以了。4、确诊“脑死亡”后一分钟也别耽搁就转移到手术室作后续处理。5、摘出所有噐官,还能用的可给年龄较大的适用的患者用。不能用于治病救人的也可作病理分析研究用,也可用透明瓶装作教学标本(教具)用。6、如条件允许,技术难度较大的可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和医生做,学生在旁见习。余下的建议可以让学生实习操作,就是所说的“大体老师”。现在为了保护动物,除了猫狗小白鼠,灵长类的猴子都很难给学生实习了,用人的遗体作解剖实习是最好不过了。现在我国每年有约三十万等待器官移植救治的患者,却只有一万左右的患者能获得实际供体得到救治,更多的患者迟迟等待而不幸过早离世,还包括一些正值年富力强年华的患者。我希望还需要更广泛和普及的宣传,扩大志愿器官捐献者的群体,推动这一利国利民的好事做的更好。牺牲的烈士是在做用生命保卫生命的伟业,器官捐献者是在做用生命延续生命的伟业”。
这颗伟大高贵的心,深深打动了我。当老人得知我是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生受关爱行动基金会委托前来看望他时非常高兴,他对这个前身是基建工程兵医院的老兵医院有着特殊的感情。看诊后,我跟老人汇报了我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现在所做的生前预嘱和安宁疗护理念推广工作,并告诉老人“您支持的尊严死,反对无效的过度医疗,只作减轻临终痛苦的临终关怀,让患者能带着尊严离世的愿望,是非常好的理念。如果想要这些愿望得以实现,可以通过签署生前预嘱,尤其当生前预嘱得到立法后,是可以保障这些愿望实现的”。这番话,得到了老人的赞许。他认为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事业,也是他特别主张的对待生命末期的人生态度。他强调“人的理念不是生下来就有的,都是通过宣传教育而来。我若不是受到烈士方志敏的精神影响,我的人生一定不是今天这个样子”。这句话给了我非常重要的启示,更增加了我对带领协会,宣传推广生前预嘱和安宁疗护理念的信心。我希望在深圳这个具有引领潮流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里,签署生前预嘱的行为,能够成为一种引领珍爱生命的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