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对普通人来说,看海是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你能想象,对于一个气管切开需要用呼吸机维持生命的重症患者来说,去户外海边看海,这是一种怎样的奢望吗?可是,就在这座年轻的现代化城市里,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医疗模式——安宁疗护,正在这里兴起。安宁疗护服务宗旨是让终末期患者有尊严、有品质、少痛苦的自然走完生命最后一程,而完成患者的未了心愿是安宁疗护的重要使命,这种医疗服务让无数临近生命终点的患者和他们的家庭走出阴霾,获得了生死两相安的美好愿景。
2024龙年开端,当全球华人都沉浸在这祥瑞喜庆的日子之时,深圳慈海医院的一位肿瘤末期安宁缓和医疗患者刘阿姨却烦躁不安,连续多天夜不能寐,嘴巴一直在焦急的说着什么,却因为插着管不能发出任何声音。这样的状况让患者女儿寝食难安,却苦于无法了解妈妈的真实意愿。最后,女儿在手机上写字放大后给妈妈看,终于慢慢猜到了妈妈的意思:“这样活着没意思,想出去看看,去看海!”
这可难坏了家属,躺在病床还在小心翼翼的照护着,生怕意外发生,这带着呼吸机怎么可能外出呢?但是,患者女儿还是非常想实现妈妈的心愿,就将想法跟前来查房的安宁疗护专家李瑛医生提出。李瑛医生感觉到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首先,保障住院患者安全是医院的基本责任;再者,气管切开上着呼吸机的危重症患者,外出是绝对禁忌,为了观光而外出,医院要承担巨大的风险。而安宁疗护服务的任务是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心愿是每一个安宁人的责任和义务。在医院管理和安宁疗护患者需求严重冲突的情况下,如何抉择,考验着医院安宁疗护的服务能力。
刘阿姨的需求,牵动着每一位安宁疗护团队人员的心,大家都在齐心协力想办法,排除万难希望能够帮助患者实现她的愿望。首先,医患共同认真评估了患者外出的风险和获益。对该患者来说,外出的确是风险巨大,甚至危及生命;但是,患者女儿表达:“妈妈是一位非常热爱生命,要强和爱美的人。与其让她在病床上毫无质量地走完生命最后一程,倒不如满足她的心愿。对妈妈来说,现在这样的生活质量,活1天和活100天区别不大,生命的品质更重要。关于外出风险问题,我们家人也都认真考虑过了,如果真的有意外发生,一切后果由我们家属承担,我们愿意签字为证。”家属坚定的表态,增加了安宁疗护团队的信心。在医院和科室领导的支持下,郭星民医生主动联系社会救护车,看看他们是否意愿并有能力承接这样的服务,这个问题很快得到了对方肯定的答复。同时,其他团队人员也在积极为这次特殊的安宁疗护服务做细致周到的准备工作。
2024年2月20日(正月十一),迎来了患者期待外出看海的日子,这一天阳光灿烂,天气温暖舒适。中午时分,救护车如期来到了慈海医院。患者在家人和医生及市生命关怀协会志愿者们的陪伴下,一行人来到了深圳葵涌白沙湾公园。葵涌医院安宁疗护病房的卢统庆医生,听说是安宁疗护患者要过来看海,便主动提出加入志愿者行列做向导,在整个行程中给予了很多帮助。
深圳的春天,百花齐放,海风微醺。一行人推着刘阿姨走过人行小路来到海边,让她尽览春色和大海。由于所带氧气有限,不一会儿功夫,就将刘阿姨送回了救护车上。大家担心刘阿姨意犹未尽,因此,又将救护车开到了另外的海边,打开车门,让刘阿姨尽情享受海辽阔无垠大海的壮美,并采摘了美丽的鲜花放在刘阿姨身边。
一位围观的路人好奇的问“这位是在海边受伤的人吗?”志愿者回答“不是在海边受伤的人,是医院里面的临终关怀重病患者,她想看海,我们就满足她的愿望带她出来看海。”路人不禁对这群人竖起了大拇指。
虽然不能确切知道久违大自然的刘阿姨,来到这鸟语花香的美丽海边,她的真实感受如何,但是,从她的眼神和面部表情中,明显读到了刘阿姨内心的满足与释然。大海对刘阿姨而言意味着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但相信这次愿望的达成,能减少她生命中的遗憾和无力感,甚至能给她更多的正能量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安宁疗护没有伟大的壮举,只有踏实的守护,这就是安宁工作者平凡又特别的一天。